7月10日,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6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0.2%,环比下降0.2%。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0.8%,降幅比上月收窄0.6个百分点,环比由上月上涨0.2%转为下降0.2%。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首席统计师董莉娟表示,6月份,消费市场供应总体充足,全国CPI环比季节性下降,同比继续上涨。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6%,涨幅与上月相同,继续保持温和上涨。当月,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及国内部分工业品市场需求不足等因素影响,全国PPI环比有所下降,同比降幅继续收窄。
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资深研究员马泓指出,6月价格剪刀差(CPI-PPI)收敛,主要表现为CPI同比放缓、PPI同比回升,表明当月国内商品供需结构进一步向着平衡的水平前进。6月价格剪刀差收窄,预计7月国内需求季节性环比回落,CPI同比略有放缓,PPI跌幅小幅扩大,国内通胀仍处于历史较低水平。
上半年,整体物价水平在低位企稳,通胀产出缺口反弹,主因非房地产领域经济运行状况良好。国际运输价格高企以及初级资源品价格坚挺,推动国内相关制造业出口企业提价意愿上升,但此轮价格抬升更多倾向于被动提价。另外,国内居民非住宅服务业需求持续释放,但个人日常消费品支出倾向于更为廉价的替代性商品,以满足基础需求为主。
CPI环比季节性下降,同比继续上涨
据测算,在6月份0.2%的CPI同比变动中,翘尾影响约为0.2个百分点,今年价格变动的新影响约为0。
市场人士指出,6月CPI主要的支撑因素在于猪肉和水电燃料等,但上限性制约开始显现,猪肉价格上涨后产能去化速度有所放缓;水电涨价存在一定阻力,持续性或逐步减弱;部分新兴行业新增投资趋于收敛,但存量产能去化可能还需要时间,叠加房租等惯性因素,CPI环比仍有待强化,基数效应仍是同比变动的主要原因。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分析称,6月CPI同比连续第五个月保持正增长,意味着通缩风险可控。不过,当月CPI同比低位下行,显示2023年初以来物价上涨动能偏弱状况仍在延续。背后主因是在各类商品和服务供应稳定的背景下,居民消费需求不振。整体上看,上半年CPI累计同比为0.1%,下半年CPI同比也继续处于1.0%以下的低位。
下一步宏观政策会在耐用消费品以旧换新等促消费措施方面加大力度,三季度货币政策降息降准都有空间,迫切性也在增加。
马泓认为,展望7月,食品价格有望在“猪周期”推动下保持坚挺,非食品价格可能季节性回落,预计7月CPI环比上升0.05%,同比上升0.1%。
PPI环比有所下降,同比降幅继续收窄
据测算,在6月份-0.8%的PPI同比变动中,翘尾影响约为-0.1个百分点,今年价格变动的新影响约为-0.7个百分点。
市场人士表示,三季度PPI同比预计震荡为主,内外部的价格分化、前后端的价格分化可能持续。欧美基本面走弱,叠加降息预期逐渐确认的背景下,铜更多基于金融条件定价,原油更多基于基本面定价,两者分化有所分化。
展望未来,王青指出,伴随上年同期基数继续下沉,7月PPI同比有可能继续收窄到-0.3%左右。后期伴随价格基数抬高,以及房地产行业持续调整背景下,工业品价格环比上行动能偏弱,三季度PPI同比转正的难度较大。
需要指出的是,年初以来原油、铜、铝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明显,但对国内PPI的拉动效应有限,1-6月PPI累计同比为-2.1%,“PPI看油”的传统规律弱化。本质上是国内房地产行业持续调整,国内定价的钢铁、水泥、煤炭等基础原材料价格持续下行,工业消费品需求不旺,充分抵消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影响,主导了当前的PPI走势。
展望7月票配资技巧,马泓认为,低基期因素褪去以及部分输入型通胀压力缓和,可能会导致阻碍PPI同比进一步回升的步伐,预计7月PPI同比为下降1.0%;价格剪刀差将小幅升至1.1%。